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八大措施助推化肥行业发展

发布时间:2008-11-03

  一、 化肥总量供应情况。 
  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化肥实现了产销平衡的局面,其中氮肥和磷肥能够有能力完全满足国内需要,钾肥受资源调节限制,约三分之二依靠进口。 
  1、2007年化肥产销情况。2007年我国化肥产量5656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增长10.2%,其中氮肥产量4187万吨,同比增长 10.7%,磷肥产量1217万吨,同比增长8.5%,钾肥产量250万吨,同比增长10.6%,化肥消费量5710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氮肥消费3900万吨,同比增长6.5%,磷肥消费1150万吨,同比增长4.5%,钾肥消费660万吨,同比增长6.4%。 
  今年前9个月化肥产量充足,消费下降,今年1-9月化肥产量4475万吨,同比增长4.8%,其中氮肥、钾肥生产同比增长5.5%和16.9%,磷肥生产同比下降0.1%。 
  预计全年化肥产量6000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氮肥、钾肥产量分别增长6%和12%,磷肥下降1%,消费量5800万吨,同比增长1.6%,其中氮肥消费保持增长,磷肥、钾肥消费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比较多。 
  2、化肥进口情况。2006年全年化肥进口1130万吨,2007年进口1175万吨,今年前9个月进口458万吨。 
  二、当前化肥领域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化肥成本。 
  2、化肥价格难以适应市场格变化。国家对尿素等重点产品的出厂价格和一般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对其它化肥出厂价格、批发、零售实行提价申报,参与控制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和办法。由于化肥市场竞争性加剧,尤其是主要生产原料完全市场化,化肥产品种类多,工艺差别较大,流通环节复杂,价格政策制定和调整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当前政府规定的尿素出厂价的上限不但低于市场价格,而且低于尿素生产成本。 
  3、农民实际购肥量下降。当化肥零售价格比粮食收购价格的比高于三比一时,(6.20)农民投入开始减少,今年春耕期间东北、西北地区磷肥用量同比下降约20%。 
  4、生产、流通企业面临不同压力。目前,部分氮肥企业开始出现转产迹象,磷肥企业普遍存在亏损状态,开工率下降较多。5月份以来,磷肥产量持续下降,生产负荷已由8月份的60%-70%,下降到目前的50%以下,全国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9月末库存化肥1418万吨,同比下降6.4%,其中氮肥库存增长5.5%,磷肥增长50.5%,钾肥下降61.5%。磷肥库存量增加。 
  造成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产能增长过快,2000年,我国化肥产量3180万吨,其中磷肥产量660万吨,而到2007年,化肥产量增至 5696万吨,增幅达到72.3%,磷肥产量1257万吨,增幅达到90.5%;二是中国磷肥企业采购硫磺价高量大。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急剧波动。四是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9月1日起,尿素征收150%的关税,为历史最高, 四季度仍维持磷肥和钾肥实行100%的特别关税税率。 
  化肥行业是市场化的国内外原料市场,下游是价格承受能力较低的农民,既要大力扶持农业,在这种情况下化肥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当前粮食上涨与化肥价格不同步,生产和流通企业缺乏经营积极性。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一,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努力做好当前主要农产品收购工作。例如,在东北地区,按照粳稻0.92元/市斤,玉米0.75元/市斤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购政策,同时按照1.85元/市斤进行中央储备大豆;加强运输协调工作,继续实行粳稻、大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到东北产区采购稻米;二是在南方主产区,按照每市斤0.94元价格收购中晚籼稻,作为国家临时收储;三是在油菜主产区,按照每市斤2.2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充实食用植物油中央储备;四是在新疆地区国家已经按照每吨12600元的价格收购一定数量的棉花,并计划就市场情况变化适当增加收储数量,同时做好新疆棉花的外运工作。 
  第二,调整结构促进生产,较大幅度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从2009年新粮上市开始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的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0.87元 /市斤、0.83元/市斤、0.83元/市斤,分别比2008年提高0.1元/市斤、0.11元/市斤、0.11元/市斤;适当控制氮肥、磷肥产能,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重点支持化肥资源勘探开发、重点工程建设、节能降耗、环保等项目,使化肥行业保持与农业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发展态势。 
  第三,加大钾肥勘探和开发力度。加强钾肥勘探合理开发,提高钾肥的自给率,力争2013年国家钾肥自给率达到50%以上。 
  第四,改革流通体制。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经营,取消对企业性质的限制,规范化肥经营,挤压假冒伪劣化肥的生存空间,鼓励大型企业发展。 
  第五,加强进出口和储备调控。加强进出口调控,鼓励进口,从严控制出口,采取适当的关税政策,研究化肥出口配额问题,做好对外谈判、协调工作。近年来,淡季商业储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淡季商业储备规模已经达到1200万吨,2007-2008年度淡储工作已经全面结束,2008-2009年度的淡储工作已于9月底正式启动,这是历年来启动最早的一次。目前,国家发改委经贸司等部门已经于全国50多家流通和生产企业签署了淡储协议,在此基础上,国家近期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进一步完善淡储管理办法(近期准备修订),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储备制度。 
  第六,放开化肥价格。改革化肥价格需求机制,当前化肥价格管理方式弊端明显,要加快价格改革步伐。 
  第七,完善农资直补政策。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保留现行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的各项优惠政策,但不再扩大优惠的范围。 
  第八,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就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及时公布相关数据,提倡增施有机肥,大力推进秸秆粉碎还田,推广缓(控)释肥料。

   (来源:中国化肥网)